用病毒治病?這不是以毒攻毒嗎
細菌,是生態圈內不可缺失的一環,也是當今世界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,既有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的沙門氏菌,霍亂弧菌,也有類似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的有益菌,更有著像大腸杆菌一樣的條件有害菌 。誇張點說,人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是細菌。
從路易•巴斯德1865發現細菌開始到現在已經157年了,細菌繁殖與進化的速度飛快,人們的應對方法也越來越多。大體分為三種:利用溫度殺菌的物理殺菌法,用化學物質殺菌的化學法,還有就是“師夷長技以製夷”的生物殺菌法
物理殺菌隻能對少部分細菌有效,效果不是特別明顯,化學法又會對人的呼吸係統以及皮膚造成危害,而這兩種方法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說,都會是細菌慢慢的習慣變得無法阻止,所以生物殺菌就成為了越來越多的學者研究的課題
噬菌體的培育從中應運而生,噬菌體,本體其實是侵襲細菌的病毒,和大部分病毒一樣他們會尋找宿主,並賦予宿主生物學性狀的遺傳物質,是病毒中最為普遍幾乎和分布最廣的群體
地球上最致命的一種生物體每天會殺死40%的細菌。地球上存在的所有生物加起來也沒噬菌體多,但萬幸的是這種病毒隻對細菌感興趣。這種特性一經發現就在學術圈裏引起了不小的轟動
培育噬菌體也成為了需要攻克的難關,除了培養基的調配,對滅菌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,噬菌體的培養基需要是活菌,所以先要先對培養基殺菌,需要多次升溫,每個階段的溫度還不同,蒸汽發生器就能解決噬菌培育的滅菌需要,溫度可控,並且升溫快,出氣量大,加熱均勻。
噬菌體的培育已經臨床使用對沙門氏菌和大腸杆菌有奇效